正在阅读:以HyperFlex之名,探索融合基础架构的全新可能以HyperFlex之名,探索融合基础架构的全新可能

2019-01-09 09:46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张垞 责任编辑:zhangcha1

  如果将2016年定义为超融合基础设施元年,那么超融合这一趋势已经发展了近3年时间。从最初简单的硬件+开源分布式存储软件的组合到目前的自主开发为主,超融合概念及产品在适用性、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表现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用户也开始选择超融合产品来完成基础架构的升级和云化。

  但作为基础架构中的后起之秀,很多超融合产品在实际的应用中仍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解决痛点而生的超融合,自己也会成为痛点?

  作为一种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产品,超融合想要取得好的使用体验,硬件和软件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在针对计算和存储痛点而生的超融合系统上,用户同样会面临一些新的痛点。

  痛点1:缺乏针对应用及架构的广泛优化

  目前主流的超融合方案在软件部分大多都已转向自主开发,这虽然可以使产品具备更高的可用性,但一些软件、固件更新速度较慢的产品却也表现出对应用优化不完整的缺点。在常见的Hypervisor虚拟化平台、数据库、SAP ERP产品上,多数超融合产品都有着不错的优化和支持,但对容器、K8s及SAP HANA、 Oracle RAC 云原生应用等小众或较新的应用来说,不同的超融合厂商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超融合厂商自主开发时选择的技术路线及软件开发能力有关。而这种对应用支持的不完整无疑会成为用户在企业应用选择和升级时的掣肘因素之一。

  痛点2:可靠性与效率之间的艰难平衡

  超融合类产品通常以分布式存储和多重备份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整体的可靠性,这种思路本身无可厚非。但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在实际的应用中用户往往很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数据可靠性以及为之付出的容量效率、性能牺牲、系统复杂度提升等数个维度之间做出正确的平衡。而最终的结果便是用户在某个维度上付出了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或数据风险。

  痛点3:常见超融合解决方案的上限有限

  纵观整个超融合市场,绝大多数厂商都将技术攻关的主要方向放在了计算+存储的融合之上。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虽然这类产品可以在很多应用中解决对应的问题,但从整体来看,用户仍旧需要一套额外的系统来实现网络的管理。因此,即便是能够完整融入应用场景的超融合设备,其所能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有限的,用户仍旧需要使用一个更加复杂的云管理系统来整合各类硬件基础架构的管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却经常被忽视的问题。

  以HyperFlex之名,探索性能与高可用的全新平衡

sisco

Cisco HyperFlex Systems

  在超融合领域中,思科HyperFlex一直是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象征。这一方面源自HyperFlex在硬件品质上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其在软件部分的强大功能及其所推崇计算+存储+网络的完整融合理念。而现在,全新的HyperFlex 3.5全融合基础架构已经到来,凭借在应用、性能、可靠性、可管理性及扩展性方面的全面优化,HyperFlex 3.5将有能力将企业IT效率推向新的高度。

  1、性能全面提升

Cisco

  在性能方面,HyperFlex 3.5不仅来自于全新的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更来自功能及架构的全面升级,而这种升级则是通过思科独特特HXDP分布式数据平台来实现的。

  首先,HyperFlex 3.5实现了数据全局的数据写入条带化,能够在不同类型、大小的数据混合存储的场景中大幅提升数据写入的效率,而这也更有利于提升SSD的生命周期。

  其次,数据的去重和压缩涉及到一定的计算资源消耗,是影响超融合系统整体性能的原因之一。而为了平衡这种消耗,不同的厂商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一些厂商选择通过离线方式进行压缩和去重操作,这种做法显然会降低超融合系统的整体性能;而另一些厂商则不惜牺牲经济性和通用性,采用专属硬件来解决去重和压缩这一问题。

  相比之下,HyperFlex 3.5则实现了Inline的去重和压缩方式,压缩和去重功能在内存之中完成的,凭借思科超融合HXDP分布式数据平台先进的算法,HyperFlex 3.5的压缩和去重操作本身也会比其他超融合系统更加节省系统的计算资源。另外,通过将压缩和去重的计算量分摊至集群中所有节点的计算资源中,HyperFlex 3.5能够将压缩、去重操作所带来的影响变得更低、更平滑。同时,这一机制也会让去重、压缩的性能随着集群规模的增长而现行提升。而对于最高支持64节点横向扩展并且能够以1:2比例配备UCS计算节点的HyperFlex 3.5超融合基础架构集群来说,Inline压缩和去重对性能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很小。

思科

  HyperFlex 3.5所取得的各类主流应用认证

  当然,硬件最终的整体性能终究还是要在应用中体现的。而凭借广泛的合作和强大的优化能力,HyperFlex 3.5已经取得了众多企业关键应用的相关认证,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的应用体验。

  针对目前大热的内存数据库——SAP HANA,思科HyperFlex 3.5同样也是全球最先获得认证的超融合系统。为了在HANA应用中获得更好的效果,HyperFlex 3.5的每个节点最高支持3TB内存以满足SAP HANA的计算需求

  针对目前众多企业用户都在布局的AI,HyperFlex 3.5同样做出了针对性的升级。每个HyperFlex 3.5节点都可安装两块双宽GPU,用户可根据AI应用对训练或判断的不同需求而配置不同的GPU计算卡产品,实现基础架构和应用的多样性。另外, 480

  2、毫无妥协的可靠性

  在数据可靠性上,HyperFlex 3.5所搭载的新一代HXDP分布式数据平台亦能实现无懈可击的可靠性。

  根据业务分布和可靠性需求,用户可将一个HyperFlex 3.5集群在内部通过软件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LAZ),而HXDP可通过内置算法将2-3个副本分散在不同的逻辑分区中。通过这一方法,在使用3副本和对应逻辑分区(LAZ)的情况下,即便集群中1/3的设备宕机,数据也不会受到影响,而运行在虚拟机上的业务也只需要在可用的节点上重启即可实现业务恢复。

  而通过HyperFlex 3.5内置的软件定义网络功能,用户也可以将分布在不同数据中心中的两套超融合系统设定成相互备份的两个逻辑分区,从而在统一管理的架构下实现更经济的、更易用的高可用。

  当然,在HyperFlex 3.5上实现数据及业务的高可靠并不需要繁琐的设置和复杂的运维。用户只需要在虚拟化软件中安装一个实现对应功能的插件并在每个节点上创建一个提供服务的虚拟机即可实现全部的高可用功能。

  开启全融合新时代

  如果仅仅是在性能及数据可靠性方面拥有优异的表现,那么HyperFlex 3.5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超融合市场中的一款优秀产品。而真正让HyperFlex 3.5从优秀变为卓越的,则是HyperFlex本身所代表的计算、存储、网络全融合理念。

思科

  通过将节点中的网络子系统与交换机放在整个系统内进行整体设计,以HyperFlex来构建的基础架构能够在实现云化的同时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置于统一的管理界面之下,可以避免不同管理架构和逻辑所带来的管理困难。而由此所带来的统一供应商也可以让系统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被快速的响应和解决,不会产生相互推诿、责任不清的问题。

  优秀的性能,坚实的可靠性设计以及对整个基础架构的完整管理和设计让HyperFlex 3.5成为了一款超越时代的产品;选择这样一套基础架构可以让用户的IT系统真的正面向应用、面向业务;而这也正是IT基础设施的终极追求。

 
是天使还是恶魔?关于AI那些传言你信哪一面? 9102年送自己一份新年礼物?最终挑选后还是它 快递代收点逐渐成日常 便利和风险究竟谁更多? 其实...你在对话框里输入什么我们都知道! 身处数据杀熟时代 如何在网络中来无影去无踪?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IT热词

网络设备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